Product Center
产品中心
缝制类行业主要为服装、家纺等纺织服装行业,此外,某些汽车配饰类企业也含有缝制工序为主要工序。对于缝制类行业领域,成本控制、创新模式将促进缝制类公司进行工厂智能化改造升级。当前智能制造改革主要聚焦生产环节,工业设施、工业软件、工业互联及大数据、工业智能为关键领域。
纺织服装作为我国制造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实现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主要途径,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仍处于初期阶段,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大多数表现在信息化建设、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及智能生产车间与工厂的建设,其中较重要的是智能物流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印染行业生产工艺流程的自动化控制愈来愈普遍,代表性的数字化印染工厂初步形成;
服装缝制单元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缝纫过程逐步更换智能悬挂式生产线,服装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效果日趋明显,服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与协同制造得到发展;
家纺的毛巾、床品等品类的智能生产逐步兴起,智能输送、智能悬挂、智能仓储取得较大进步。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生产流程长,总体可分为纤维生产、纱线生产、布生产以及服装生产几个环节。
中国纺织服装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硬件体系逐渐成熟,自动印染、自动落纱等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但软件方面大多数纺织服装制造业尚未建立MES,即使建立了MES,计划和成本控制对象也未细化,未实现与ERP系统的集成,未实现数据互联。
根据2019年3月阿里研究院的报告,纺织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59.2%,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为45.6%,数字化设备联网率37.4%,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就绪率为5.7%。因此生产的全部过程信息化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多数行业内企业正力争建立生产控制管理系统并且网络化。
目前,在缝制类工厂智能化升级改造中,多数企业从应用智能化悬挂式生产线开始做起,将生产车间的生产数字化、智能化。行业头部公司开始将整个工厂的物流体系,包括从面料到生产到成品库的系列物流输送环节打通,避免信息孤岛,形成智能化工厂。
缝制行业智能制造车间,将传统的捆包流生产流程升级为单件流生产流程,能轻松实现“数据化、部件化、智能化”生产。即生产全过程数据通过RFID采集的方式实现数字化;将产品制作的完整过程分成若干部件,通过智能悬挂式流水线实现多款、多码、多色、多部件分别加工拼接;通过生产的全部过程智能控制管理系统,智能、自动、精确的对繁杂的工序进行管控,完成管理和制造的对接。除上述数字化车间功能外,加上具备智能自动存储、分拣的面料库、成品库,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输送线或者AGV等自动输送系统,可以构成整个智能工厂的整体框架结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大中型纺织服装企业的用工人数平均为780人左右,其人员构成大体为缝制人员400人、后整人员80人、仓库50人、裁剪30人、厂内物流20人、管理及业务人员200人。
目前,我国大中型纺织企业的厂内智能物流系统改造中,根据企業各自运营及效益情况的不同,可以是不含面料库、裁片库等环节的初步性改造,成本大约五百万元左右,也可以是整厂的完整性改造,成本将超过一千万元,甚至超过两千万元。因此,一般而言,我国大中型纺织服装公司进行智能物流系统改造的投资规模约为500-1,200万元。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大中型纺织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制鞋、皮革等公司数分别为3,012、3,127、1,879个,平均每个企业保守按500万元来进行厂内智能物流系统改造,则我国缝制类企业厂内智能物流系统空间约为401亿元。目前,我国纺织服装等缝制类行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仍处于初期阶段,未来缝制类行业智能化率将在我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大幅度提高,行业空间广阔。
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中指出,“十三五”末,纺织行业两化融合能力增强,成套智能纺织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化应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成为推动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在智能化服装、家纺车间中应用RFID技术,具有自动化缝制单元、模板自动缝制系统,智能吊挂系统、柔性整烫系统,自动立体仓储和物流配送系统,建立包含测体、设计、试衣、加工的自动化生产流程及检验、储运、信息追溯、门店管理等在内的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
这里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关注服装精益智能制造俱乐部,看我们是如何帮助从传统企业成功转型为精益企业!